内墙砖,俗称为瓷片,从生产工艺来讲,有一次烧瓷片和二次烧瓷片。由于一次烧瓷片的生产控制难度相对较高,产品产、质量的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目前绝大多厂家都是采用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生产模式。 瓷片作为一个很传统的产品,虽然经历较长时间的积累,但生产问题却从来没有断绝过。大家都知道,现在瓷片生产的产量大,烧成周期较短,因此,在窑炉的控制方面更要严格,否则容易引起针孔、釉面不平、光泽度不足及水平色差、时间段性色差等问题。本文从烧成的角度对一些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并总结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色差 原因分析: 烧成区的气氛制度及压力制度的不稳定,造成零压位不稳定,从而容易出现时间段性的色差。而燃烧系统的助燃风压与煤气压力配比不合理、喷枪的喷火长度不足而窑炉内宽过宽、烧嘴砖存在破裂或喷枪帽堵塞等情况,又会造成烧成水平色差的出现。 解决方法: 1)、把急冷与高火保温区之间的挡火板适当放低些(挡火板与窑平齐,检查挡火板是否存在破损现象),防止过多的冷空气打入烧成区,避免气流不稳定而影响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同样,对应辊下的挡火墙也应该适当抬高,尽可能与辊棒下沿平齐。急冷区与烧成区之间一般有两道挡火板挡火墙,也应一并加以调整。 2)调整釉烧窑的喷枪喷火长度,如果喷枪喷火距离较短,可加大釉烧窑的助燃风(通常釉烧窑的助燃支管压力在400~500Pa左右),助燃风加大,煤气压力增大,喷枪喷火距离长;当然,助燃风也不要过大,否则喷枪喷火容易断火,靠窑边的温度会降低,而且还会对砖坯有降温作用。当助燃风加大时,釉烧窑的正压加大,这时要相应地加大排烟,以保证正常生产下的零压位置。每步调整过后都要密切注意出砖情况,以保证调整效果,更有效地解决色差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煤气喷枪烧嘴砖存在破损情况,则对控制水平色差是相当不利的。 2针孔 釉的表面出现细小的毛孔,尺寸为0.03~0.5㎜时,则称为“针孔”。它是瓷片较常见的缺陷之一。 原因分析: 由于窑炉预热干燥区和预热区温度过低,坯体中的结构水在坯体釉面始熔之前还未排除完全,所以气体无法从坯体中自由排除,从而形成针孔。 在素烧过程中,砖坯如果由于氧化不良造成黑芯,则会使得釉烧过程中出现针孔的概率大大增加。 解决方法: 1、 可把釉烧窑的一级排烟功率适当开大几个赫兹,来提高釉烧窑的余热干燥区和预热区的温度(看窑炉的出砖情况可再次调整),增强前段的对流换热,以提高砖坯的排水速度,延长排水时间及氧化时间,让砖坯有充分的排水时间及氧化时间,以避免针孔的出现(注意面枪点枪的位置,以使釉面始熔点不能太靠窑前段。釉烧窑预热区的**道挡火板的高度,在不影响烧成制度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提高些)。 2、 如果釉烧窑的排烟开大,釉烧窑的预热干燥区和预热区温度就会升高,砖坯的釉面始熔会提前。这时就要留意观察,如果在前段提前开始熔融时,可把这段区域的面枪助燃风打开(或有些釉烧窑预热区的辊棒上方配有搅拌气幕冷却管,也可以从这里打入适当的冷风),降低釉面的温度,让砖坯的釉面始熔推后,防止釉面过早始熔而引起针孔。 3、 如果上述调整无法提高前温时,可把釉烧窑入口处的上下距离尽量缩小(釉烧窑入口处),防止过多的冷风吸入,影响釉烧窑窑头段温度的提升,导致砖坯的排水干燥推后。 4、 要注意正压的变化,如果正压偏小,就要把助燃风量稍为开大,尽量保持在正常生产下的零压位。 3有光产品釉面光泽度差 原因分析: 釉面光泽度差,图案不清晰而且釉面反光性差,在瓷片生产中也有出现。此缺陷主要是由于釉烧窑前段的釉面排水不及时或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和水汽造成的,与高火保温和冷却过程中的冷风纯净度、冷却速度也有关系。 解决方法: 1)、此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与处理针孔缺陷有相同性,都应尽量减少入釉烧窑时砖坯的含水率,也就是说应该提高干燥窑的干燥效率; 2)、 降低煤气中的酚水和焦油含量,特别注意控制好煤气站脱硫塔的脱硫效果,尽可能降低煤气中的硫分; 3)、 增加高火保温区与急冷区之间的温度差,减少釉面析晶; 4)、 提高急冷风的纯度,尤其是控制好急冷风中的灰尘含量。 4釉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 由于釉烧窑的前段温度升温控制不合理,导致烧成区域短、烧成温度低,从而影响了釉面的整体熔融时间和熔平效果,导致产品出窑后砖面看起来“釉面不平”。 解决方法: 提高预热区温度,加长烧成区的长度,保证烧成区有5个或更多区域为好(对于220m左右长的釉烧窑)。再把烧成区的温度升高些(在不发生过烧的情况下,可尽量升高烧成区温度,对改善釉面不平效果显着),以保证釉面的烧成质量。 5总结 二次烧瓷片的生产相对比较成熟,但由于各种原材料已被过度开采,现用坭砂料的品质相对几年前有所下降,因此在生产中需要更严密的工艺管理与生产控制。各厂家根据生产情况调配较合理的工艺配方,并与烧成制度相配合,才能减少各种缺陷,从而提高生产的产量、质量。